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4期

前言
2008, 26(4).
摘要:
简讯
2008, 26(4).
摘要: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分析研究
袁月明, 关伟, 吴建平
2008, 26(4): 1-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2
摘要:
基于视频检测技术采集得到的北京城市快速路交通特征参数,对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进行分析研究.选择车辆行驶速度和速度方差作为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分析的决策变量,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征将交通状态分为自由流、谐动流、同步流和拥堵,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建立交通状态辨识算法,算法经验证表明其有效可行.
基于互操作的分布式交通监控系统信息共享平台技术研究
敖谷昌, 贾元华, 关积珍, 王作涪
2008, 26(4): 4-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3
摘要:
从不同道路之间交通信息共享和互通的重要性出发,针对我国目前实际建设中业已形成的交通监控系统归属分散,互相独立,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的特点,运用系统分析与集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交通监控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解决思路和设计方案,以 Internet 为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载体,通过数据传输协议,利用互操作技术,实现分布式交通监控系统的信息共享,为道路交通协同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数据融合技术在路径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金照, 徐建闽
2008, 26(4): 8-1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4
摘要:
数据融合技术是路径诱导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文中以数据融合技术中的高阶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为主,通过对交通路网的分析,建立模型,准确地预测交通有关数据信息.通过应用高阶流体神经网络技术,解决复杂的交通网络计算问题,分别得出行驶距离最短、运行时间最少、拥挤程度最低、道路质量最好4种行驶路线的优化数据,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城市路网中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融合
曹晶, 李清泉
2008, 26(4): 11-14,1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5
摘要:
交通信息是 ATMS 的基础和核心,从实时交通数据中准确估计交通参数、判断和预测交通状态是 ATMS 的重要内容.文中在信息融合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交通数据融合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特点后得出:在城市路网环境中,虽然浮动车采集和线圈采集方式各有优劣,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强的互补和冗余.为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交通信息,应实现这两类数据的融合,并对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数据的一般融合模型和基本融合方法进行了论述,明确了交通融合问题的2种研究方法,即通过仿真手段得到的数据和现场采集数据作为融合的数据源来验证融合模型.
杭州市综合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研究
童汉青, 张建跃, 金澄宇, 潘涛
2008, 26(4): 15-1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6
摘要:
在分析杭州市综合交通公用信息平台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平台的总体结构框架,并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同时对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分析系统研究
周为钢, 童汉青, 徐巍, 郑晓凌
2008, 26(4): 20-2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7
摘要:
为了实现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分析系统的建设和设计,通过对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实际现状和客户需求分析,以及对系统实现的基础之一—数据分析和数据的组织方式进行探讨,从而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及软件架构,为系统的生成和实现,提供了参考和决策作用.
瞬时动态用户最优决策点逆序分配方法研究
李淑娟
2008, 26(4): 23-2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8
摘要:
以基于瞬时路段阻抗的变分不等式模型的对角化算法为研究对象,指出若在一次迭代中完成所有时段的分配,其结果不能直接用于下一次迭代对应时段的流入率调整,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瞬时动态用户最优网络的特性,阐述了时段可分离性和决策点可分离性,提出了基于时段推进的决策点逆序分配方法.结合与变分不等式模型等价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并给出了逆序分配的步骤和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核心是可用 Frank-Wolfe 算法求解的在各决策点上进行的各自紧后路段间的分配,决策点紧后路段之后的子路径最小瞬时阻抗的确定和一些决策点组合的同步分配都可以提高分配的速度.
不完整车辆侦测器数据推估旅行时间之研究
林大杰, 刘霈, 张立言, 黄智建
2008, 26(4): 28-3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09
摘要:
文中收集2007-07-12~2007-07-17日之"国道"1号北上路段111.3 K ~148.9 K之车辆侦测器数据及车牌自动辨识数据(AVI),藉由相关文献了解上下游路段之特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式进一步探讨上下游车辆侦测器数据推估中间车辆侦测器平均车速之关系,推估出平均车速后利用Oh模式推算推估模式之旅行时间并与AVI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在国道1号北上路段111.3 K ~148.9 K上下游路段之平均车速约略存有线性关系,同时,藉由推估之旅行时间与AVI数据验证与比较,研究推估之旅行时间与完整旅行时间之平均误差百分比(MAPE)在6.874%以下,显示有良好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在34.044以下,代表模式的可靠度尚可.
交叉路口道路环境辨识之初步研究—建立智能型执法系统的首部曲
范俊海, 李杰儒
2008, 26(4): 31-35,3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0
摘要:
利用影像处理技术结合自行发展之道路环境辨识算法,建立智能型执法系统之平台,并选定"未依规定变换车道"违规行为建立违规行为判定系统,以期作为智能型执法系统平台建立之先驱研究.利用影像中位数法建立背景、结合递归式背景建构模式进行背景更新;透过"特征判断"与"样板比对"辨识路面标线;最后将车辆侦测、追踪等影像处理技术结合道路环境辨识结果进行违规行为的侦测与辨识.经过实际验证,于道路环境辨识以及违规行为辨识皆达良好的辨识水平.
交通管理与控制
城市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道功能置换适应性研究
皮钰鑫
2008, 26(4): 36-3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1
摘要:
城市道路路段车辆交织行为对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有较大影响,在一定的道路交通条件下,进行车道功能置换设计可减少车辆交织行为,有助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借鉴国内外对快速路交织区研究的成果,在分析城市道路路段车辆交织行为的基础上,运用微观仿真软件 Vissim 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下车辆交织行为进行仿真分析,以路段平均行程车速为评价指标,得到了车道功能置换设计方法的适用条件.
多扇区计划席位的研究
赵嶷飞, 赵秀娜
2008, 26(4): 40-42,5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2
摘要:
在支持空中交通管理(ATM)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考虑新的组织和功能性的操作,以适应空中交通运行的变化.一种考虑就是调整标准的空中交通管制团队,增加多扇区计划者(MSP)席位.文中介绍了欧洲和美国在这一领域对 MSP 席位的调查工作,包括对概念变化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引进 MSP 席位概念,认为在提高有限 ATC 资源利用率上,可以引进数据管制员或者 MSP 管制员来协助雷达管制员开展工作.
基于交通流预测的城市干道相交路口信号控制
赵建玉, 盖斐, 贾磊
2008, 26(4): 43-4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流预测的主干道相交路口优化控制方法,将交通流预测与交通信号控制相结合,用于解决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相交路口的信号控制问题.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变异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网络结构以提高预测精度和速度,将预测的下2个相位队长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以确定下一绿相位时间,在后一绿相位持续时间内放行该相位经预测但尚未全部排队的车辆.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平均车辆延误时间,达到了保持干道交通通畅的目的.
动态关联交叉口实时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黄一峰, 靳文舟
2008, 26(4): 47-5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4
摘要:
就建立关联交叉口优化控制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法,给出了动态关联交叉口的定义,提出了复杂关联交叉口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以关联交叉口群一个周期内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关联交叉口实时优化控制系统.模型的求解和运算效率高,有利于建立实时的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系统延误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基于 SuperMap GIS 的高速公路路灯设施管理系统设计
许伦辉, 段英侠, 陈苍
2008, 26(4): 51-5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5
摘要: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路灯设施管理系统的不足,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目的,提出了建立基于SuperMap GIS 的高速公路路灯设施管理系统的总体需求,并对系统数据库和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干道信号协调控制优化
孙超, 徐建闽, 丁恒, 胡非与
2008, 26(4): 55-5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6
摘要:
城市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干道的畅通对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系统是一种对象不确定的,结构十分复杂的大系统.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主要是对交通信号的控制,针对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文章从交通信号控制的角度,对城市干道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及其控制优化的参数(周期时长、绿信比、相位差)进行分析,并结合合肥市芜湖路的交通状况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城市交通干道的优化协调控制.通过 Vissim 仿真,对芜湖路分别采用模糊协调控制方案、传统数解法协调控制方案及单点控制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糊协调控制方案明显优于其他2种方法.
杭州市交通拥挤收费初探
王晋生, 骆国平, 董秀军, 王一兵
2008, 26(4): 59-6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7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普遍的问题,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道路拥挤收费作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较为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的经济手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基于杭州市的城市特点,道路网络和实际交通拥堵状况,论述了杭州市实施拥挤收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杭州市拥挤收费的实施策略.
构建新世代智慧型交通控制系统之刍议
林良泰, 谢长明, 林志敏, 杨丰瑞, 黄宏仁
2008, 26(4): 62-6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8
摘要:
借重当今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成果,结合无线通讯、微机电、嵌入式系统、影像处理、太阳能发电模块等最新技术,依交通控制及管理上的需求,重新检视并规划全新的交通控制系统网路拓扑,以及合适之交通控制系统软硬件.
交通建模与仿真
车道变换期望运行轨迹仿真
裴玉龙, 张银
2008, 26(4): 68-7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19
摘要:
车道变换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交通冲突,降低道路系统的运行效率,严重时会引发交通事故.文中根据曲率的变化将车道变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同时引入β样条曲线,在给定边界条件的基础上,确定β样条曲线的反求算法.在车辆转角、转角变化率及车辆的驾驶行为等约束条件下,确立车道变换运行速度与车道变换长度的关系,进而计算轨迹参数.以 Matlab 仿真计算轨迹曲线,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仿真试验的 GPS 浮动车最佳样本容量确定方法研究
林思, 徐建闽, 熊文华
2008, 26(4): 72-7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0
摘要:
GPS 浮动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信息采集工具已经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经典概率论理论,并考虑了部分交通流特性的GPS浮动车最佳样本数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仿真实验的最佳样本容量确定方法,并采用 Vissim 仿真软件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延误仿真
戴彤宇, 杜仁兵, 裴玉龙
2008, 26(4): 75-77,8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1
摘要:
以行人过街延误为衡量指标,将行人过街设施服务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建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延误模型.文中分析了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情况,依据信号配时是否将人行信号与车行信号彻底分开,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延误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车流干扰延误,并在行人集聚和消散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延误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延误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 Vissim 仿真的延误值.
公路隧道前馈式模糊通风控制系统及仿真
陈雪平, 胡刚, 曾盛, 邵于宁, 傅惠
2008, 26(4): 78-8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2
摘要:
将前馈式智能模糊控制应用于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中,以模糊逻辑专家控制经验作为控制的知识模型,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以及模糊逻辑推理作为控制算法的数学工具,对通风系统实施前馈式模糊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的前馈式控制相比,在相同的条件下,将显著降低隧道通风控制中电能的消耗,减少运营成本.
面向自动设计的交叉口数据模型研究
严国灿, 胡继华, 熊志
2008, 26(4): 84-8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3
摘要:
为实现交叉口自动设计和绘制,解决交叉口设计依靠人工经验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面向交叉口自动设计的交叉口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交叉口要素进行建模,详细地表达交叉口要素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以及拓扑关系.提出实现交叉口自动设计的算法,并在 GIS 环境下实现交叉口的自动设计和绘制.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满足 GIS 环境下的交叉口自动设计.
基于 Vissim 仿真的智能速度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任敏, 过秀成
2008, 26(4): 89-9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4
摘要:
智能速度控制系统(ISA)是伴随ITS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车辆主动安全技术,意图通过限制车速来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目的.为了研究装载 ISA 车辆对交通流的影响,文中利用 Vissim 仿真,对不同交通量、不同封闭的ISA车辆混入率时的交通流加以模拟,从而得到其速度标准差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封闭的 ISA 系统在交通量较小时对降低事故率有显著作用,但当交通量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应考虑采用开启或半开启的 ISA,或者运用其他速度管理措施.
城市菱形立交出入口主路交织长度的仿真研究
张志清, 许有俊
2008, 26(4): 92-94,18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5
摘要:
为了确定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出入口交织区的合理长度,应用Vissim微观仿真模型,研究在不同流量组合及交织流量比情况下,菱形立交出入口区间平均速度与交织长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交织区平均速度随交织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交通量较小时,交织长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受交织流量比影响较小;当交通量较大时,交织流量比对交织长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影响较大;当交通量达到可能通行能力时,交织长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基本不受交织流量比影响.因此可得出,当交通量较小时,150m的交织长度比较适宜;当交通量较大时,随交织流量比由0.25增大到0.45时,交织长度应由150 m增加到350 m,才能有较为理想的运行状态.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城市交叉口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估
张本, 商蕾, 陈丹
2008, 26(4): 95-98,10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6
摘要: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在复杂交通运行状况下机动车的排放,并解决试验测试法耗时费力的问题,建立了城市交通微观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某典型交叉路口进行了案例研究,获得交通高峰期车辆的仿真瞬态行驶工况,将仿真的公交车行驶工况与实测的行驶工况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的车辆行驶工况.同时还开发了一个接口,使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与IVE排放模型耦合,计算交叉路口机动车的多种尾气排放.针对在不同信号灯控制条件下和不同类型公交站点布置对交叉口车辆排放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比较,为改善交叉口机动车排放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机器视觉的沥青路面微观形貌检测技术研究
胡克波, 白秀琴, 谢磊, 曹平
2008, 26(4): 99-10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7
摘要:
沥青路面的微观形貌是决定该路面抗滑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对其进行三维重构已经成为交通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将机器视觉方法引入到沥青路面微观形貌采集技术研究中,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检测实验平台,并针对该实验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三维重构数学模型,从摄像机标定和特征匹配2个方面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基于 LandXML 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道路交通仿真三维场景快速生成方法
高嵩, 张晖, 周欢, 吴超仲
2008, 26(4): 103-106,11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8
摘要:
为提高用于道路交通仿真三维场景的建模效率,提出基于LandXML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场景生成方法,定义了用于道路交通仿真的相关数据格式,设计了数据转化算法,实现工程设计数据向虚拟三维仿真图形数据自动化转化,并基于图形渲染引擎OGRE开发出场景编辑工具.使用效果表明: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建模速度和精度,与工程设计数据建立的接口可使其设计成果在道路交通仿真中得以直接利用.
交通运输与规划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裴玉龙, 孔哲
2008, 26(4): 107-11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29
摘要:
针对采用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导致的环境严重污染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不断增长问题,从生态约束的角度提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采用logit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计算交通生态承载力,从大气污染、能源消耗的角度来限制机动车发展规模;根据博弈论原理进行交通总量2阶段交通分配:第1阶段根据各交通小区权重预测交通小区交通总量,第2阶段根据道路条件预测各交通小区内部的路段交通量.选择大庆市西城区交通规划作为生态型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算例,根据大庆市西城区的方式划分比例及交通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得出该地区的交通出行总量应控制在164 793辆的结论.
中国民航飞机排班问题的多部图模型
王伟, 王锦彪
2008, 26(4): 112-11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0
摘要:
基于国航天津分公司飞机排班的长期实践给出了飞机排班的多部图模型,定义了3种类型的飞机排班方式,从划分与划分加细的角度讨论了航班组合等问题,在二部图的基础上定义了飞机与航班组的搭配问题.
基于快速聚类分析的航空分担率模型在新建机场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张娜, 安然
2008, 26(4): 116-11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1
摘要:
基于聚类分析的航空分担率模型,对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并结合阿拉善盟地区新建机场的客运量进行了预测,得到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该研究为新建机场的客运量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供实际需要借鉴.
对整合长三角机场群资源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考
韦薇, 夏洪山
2008, 26(4): 120-12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2
摘要: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机场的基本情况表明了该区域内各机场各自为政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通过对制约长三角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分析,并选择与长三角都市群相似的美国东北部都市群进行对比,提出了推进长三角地区机场群协调发展的建议.
交通规划软件 TransCAD、CUBE/Trips 和 Visum 的比较分析
任敏
2008, 26(4): 125-127,13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3
摘要(631) PDF(11)
摘要:
选取国内外广泛使用的3个GIS时代的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CUBE/Trips和Visum,从可用性、易用性和灵活性3个方面加以比较.从路网表现能力、数据存储、路阻函数、图形功能和模型功能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3个软件的优缺点.TransCAD在图形分析和软件接口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CUBE/Trips在建模组织的系统性以及对建模数据的组织管理方面表现优秀,而Visum则是在分时段交通分析和界面组织方面略强.
基于 QPSO-RBF 的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焦光庭, 徐建闽, 马永红
2008, 26(4): 128-13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4
摘要:
实时、准确的交通量预测是实现动态交通流控制及诱导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预测,在分析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特点和标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缺陷的基础上,将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与RBF神经网络的局部优化相结合,克服了标准PSO算法收敛不稳定性和RBF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并建立了QPSO-RBF的交通量预测模型.仿真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预测能力,对于交通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广义费用修正模型的客运方式选择研究
吴才锐, 过秀成, 何明, 姜晓红, 陈永茂
2008, 26(4): 132-13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5
摘要:
根据经济性中效用原理,建立了计算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广义费用的模型.考虑到出行者在选择出行时由于对各项费用信息的获取存在不对称性,导致对某类因素的高估或低判,在出行选择时并不是按照广义费用最低的原则选择出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客运出行意愿的调查结果,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广义费用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分析.
交通安全
基于智能车路系统的交叉口主动交通安全技术研究
储浩, 杨晓光, 朱彤, 王卓
2008, 26(4): 135-13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6
摘要:
智能车路系统是通过交通信息资源在车载装置和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合理分配和平衡、车辆和道路设施的智能协同和配合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从分析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车载设备的增多等角度出发,认为智能车路系统是作为解决主动交通安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以解决交叉口"两难区"交通安全为出发点,给出了智能车路系统解决实际主动交通安全的实例.
AdaBoost 人脸检测算法在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中的实现
杨凌曦, 徐建闽
2008, 26(4): 140-14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7
摘要:
基于AdaBoost算法训练了分类器,并编程实现了一个人脸检测系统,将其应用于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中,对人脸区域进行检测和跟踪.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检测的速度与精度,依次应用曝光补偿,积分图等方法,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高检测精度和较短的检测时间,可以适应驾驶员疲劳检测的需要.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差错与航空安全
高伟, 丁泓钧, 徐肖豪, 刘馨忆
2008, 26(4): 144-14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8
摘要:
大部分空管不安全事件与管制员人为差错有关,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为差错,预防管制员在工作中的人为差错对于预防空管不安全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讨论了管制员人为差错的促成因素、常见的管制员人为差错、差错发生的原因以及减少差错的方法4个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抓紧管制员思想教育、加强安全管理、改变管理制度、提高管制员专业技术水平是空管人员在工作中减少人为差错的良好途径.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王丰元, 薛晶
2008, 26(4): 148-15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39
摘要:
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不良会引起驾驶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为了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驾驶安全性,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了交通设施对驾驶行为影响的7个方面.问卷调查侧重于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不同驾驶员行为的影响,现场试验则针对特定路段进行驾驶行为的视频记录和分析.试验结果与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因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良而导致驾驶员行为事故的比例约占24%.合理设置设施的位置、数量、形式,使其符合驾驶员心理,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长三角县区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潘玉琪, 吴斌, 杨惠明, 韩明强
2008, 26(4): 151-153,1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0
摘要:
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长三角是世界城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开展这一地区的交通事故研究、从而提高交通服务与安全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湖州市南浔区为例,从地理、经济特点以及公路、交通构成等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县区城镇的事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公交、改善交通设施、加强教育及信息化管理等对策.
智能车路系统中汽车列队行驶控制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吴青, 何智伟, 初秀民, 宗成强
2008, 26(4): 154-15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1
摘要:
通过车路协调技术可以控制车辆实现列队行驶,以提高道路车辆密度,增加道路容量,同时也能增加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节约能源.论述了汽车列队行驶控制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车辆纵向、横向自动控制技术、车路信息交互技术以及车队队列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展望汽车列队行驶控制研究方向.
公共交通系统
一种基于预测反馈的城市公共交通协调调度系统
温惠英, 李鹏飞
2008, 26(4): 158-16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2
摘要:
建立一种基于预测反馈的城市公共交通协调调度系统,利用相关终端获取实时的客流数据,对各站点的运量需求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值进行计算处理,得到初步的班线调度策略,以群组为单位,对联系较为紧密的各班线的调度策略进行协调,得到各班线均能接受的优化的调度策略,从而使各站点、班线和城市整体的客运能力和适应性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基于车公里载客量的公交线路客运量预测研究
赖志伟, 涂平, 孙棣华
2008, 26(4): 162-16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3
摘要:
对公交线路客运量的有效预测是制定线路运营计划、合理规划运营线路和优化公交运营调度的基础.通过分析线路车公里载客量的周期波动特征,提出以车公里载客量和公交车载客里程为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公交线路客运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相对误差低于15%,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论发展基于 GIS-PT 和 GPS 的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研究
胡非与, 徐建闽, 孙超
2008, 26(4): 165-1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4
摘要:
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作为一种更加灵活的公共交通方式,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改善人们的出行机动性,这一服务方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通过介绍GIS-PT、GPS定位系统在智能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的现状分析,分别从技术层面,需求响应式公交对比常规公交的优势所在及在发展中需考虑的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发展基于GIS-PT和GPS的需求响应式公共交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四阶段法"在广州开发区公共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田晟, 郝小妮, 靳文舟
2008, 26(4): 169-17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5
摘要:
采用基于VB编程的"四阶段法"对广州开发区公共交通需求进行了预测.交通生成预测采用生成率法进行交通发生和吸引量的预测;而交通分布预测则采取增长率法中的弗雷特法;对于交通方式划分根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路,采用单约束重力模型来进行开发区未来各规划年交通方式结构的预测;利用前面3个预测数据得出公共交通出行预测.公交出行OD矩阵的得出是广州开发区公交线网规划的依据.利用计算机语言VB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相应的预测阶段进行具体的计算.
关于如何发展我国城市智能化公共交通的若干建议
李应南, 常玉林
2008, 26(4): 173-17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6
摘要:
针对当今世界各大城市的交通拥挤、交通堵塞的现状,大力发展快速、经济、高效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中,由于轨道交通、出租车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快速交通(PRT)则综合了这两者的优点,对公共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出租汽车的综合智能调度,可以发挥他们的最大运力.如何借助现有的通信手段和计算机技术,采集和处理相关的交通信息,通过智能调度等手段,实现车辆、道路的智能化,促使城市公共交通达到最佳效果.
其它
车辆 GPS 监控导航系统研究
徐良杰, 何丹, 凌镭
2008, 26(4): 177-18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7
摘要:
综合分析了GPS车辆监控导航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GPS车辆监控导航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之上,以MapInfo为研究平台,选用VC++作为系统的开发工具,研制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车辆导航系统.文中重点阐述了GPS车辆监控导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而拟定了系统软件开发框架和各组成部分的性质功能.并以武汉市一环线为案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GPS车辆监控导航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施车辆的跟踪导航.
基于 ARM920T 内核的车辆测速仪设计及算法研究
袁炜灯, 徐建闽
2008, 26(4): 181-184,8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8
摘要:
车速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流参数,是进行交通流分析和交通控制的重要依据.针对多普勒测速仪的基本原理和信号处理算法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由多普勒收发前端和三星S3C2410A处理器构成的测速仪的硬件结构;并结合ARM内核设计特点实现了基4时间抽取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FFT),针对大多数ARM处理器硬件上不支持浮点运算,提出了把浮点数以定点数格式存储和计算的方法,充分利用桶型移位器和5级流水线,避免了流水线互锁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FFT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和执行效率.
基于 CMEM 模型的武汉市轻型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研究
徐成伟, 吴超仲, 初秀民, 巩晶, 张璨
2008, 26(4): 185-18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49
摘要:
运用GPS和OEM收集了武汉市主要道路上的车辆行驶与实时排放数据.得到了武汉市机动车平均排放因子.根据车辆参数信息和行驶信息,运用CMEM模型模拟了武汉市机动车微观尾气排放,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数据分析表明,用CMEM模型计算的武汉市机动车实时排放数据与实测数据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并对CMEM在武汉市的适用性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基于 OpenGL 的虚拟驾驶场景开发技术
高晗, 裴玉龙
2008, 26(4): 189-19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50
摘要:
比较了几种常用虚拟驾驶场景的开发方式,提出了基于OpenGL的虚拟驾驶场景开发的一般方法,论述了三维道路模型建立的常用技术及模型导入的常用方法.同时,对虚拟驾驶场景中的光照,云雾,及基于粒子系统的雨雪天气等特殊效果的实现及控制进行了研究,并在VC及OpenGL平台上进行了实际应用.
熵权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出租车车型优选中的应用
李金辉, 李旭宏, 何杰
2008, 26(4): 193-196,16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51
摘要:
针对传统城市客运出租车车型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随意性等问题,在分析出租车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出租车车型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一般综合评判法在权重确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城市客运出租车车型选择之中,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
广东省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的构建与管理
高玉荣, 谢振东, 张孜
2008, 26(4): 197-200,11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52
摘要:
产业联盟是解决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共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阐述产业联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构建的动力机制,探讨了广东省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构建的步骤,并提出了政府在产业联盟构建与运行中的管理对策.
基于机器视觉的半挂车承载轴偏斜角的检测方法研究
宋年秀, 刘超, 王东杰, 柏贞万
2008, 26(4): 201-20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53
摘要:
分析了半挂车承载轴偏斜角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半挂车承载轴偏斜角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测量半挂车行驶方向角和承载轴偏斜角的方法.
台湾高速公路 ETC 金流转型契机探讨
尹台生, 陈宝如
2008, 26(4): 205-20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08.04.054
摘要:
近年来,政府倡导组织再造、法令松绑,打破政府绝对权力的窝臼,完全以整体资源最有利的投入产出为策略目标,高速公路的建设亦跳脱初使的任务,发展为多目标的、环岛的路网,建设及管理预算经费亦从单一的政府挹注,演变为民间投资兴建(BOT),更将高速公路升华为衍生性资产,如不动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在公开市场经营,将国道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基金的操作市场化,e 政府与市场的结合,对于整体资源的配置,在大环境共生的条件下,逐渐谋和,ETC 是从ITS 发展出的系统,而IC Card(电子票证)亦有配合大众运输便利须求,在政府积极整合中,当时机成熟,后台(端)必定有运作空间.